湖南法治报讯(见习记者周萌 通讯员文刃 张晨)
人民法院在筑牢法治护航的同时,如何有效为企业节约时间降低成本,赋能增速其发展,成为常德两级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点。
今年以来,常德两级法院积极加强与行业调解、人民调解、特邀调解等组织联动,常德中院先后与市工商联、总工会、人民银行等10余家单位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和特色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将矛盾置于更大的社会治理格局下,让企业的纠纷解决得更容易、更及时、更合理。
截止目前,全市法院涉企民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率达47.5%,办理涉商事速裁案件数2907件,适用简易程序适用率81.27%,诉讼链均时长59.07天,相比往年同期减少11.82天;执结涉企首执案件2516件、到位金额 9.6亿元,结案平均用时44.96天,相比往年同期减少9.9天。
多元解纷
拓宽矛盾化解新路径
在以推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背景下,常德两级法院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司法协作实践。
鼎城法院为企业提供纠纷解决服务
鼎城区法院联合市仲裁委员会、高新区社会事务局、区司法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湖南文理学院等单位在常德高新区成立全市首家商事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为高新区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
调解现场
武陵区法院与市总工会建立“法院+工会”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今年5月高效化解了10起劳资纠纷系列案件,帮助10名员工成功拿回拖欠工资及相关补偿。
津市人民法院司法服务工作站
津市市法院在津市高新区成立驻高新区司法服务工作站,安排专人入驻站点,由院领导分片对接园区129家重点企业,为企业搭建法律服务桥梁。该院还在津市农村商业银行挂牌成立金融纠纷诉源治理工作站,为金融消费者和金融机构提供便捷、优质的司法服务。
这一系列生动实践,撑起了覆盖全市的涉企纠纷多元化解网络。
智慧建设
提升审判执行生产力
安乡法院工作人员指导群众网上立案
家住安乡的唐某某与远在河南开封的肖某发生买卖合同纠纷,到了安乡县法院后才发现该案应当由被告住所地管辖。在该院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唐某某通过微信小程序“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完成注册,不到10分钟就完成网上立案。唐某某激动地说:“网上立案不仅为我节约了时间,还减少了来回1000多公里的舟车劳顿之苦,真是太给力了。”
常德中院组织召开“线上”债权人会议
去年4月,正值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的时期,常德中院借助破产案件辅助系统,组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300余名破产债权人召开“线上”债权人会议,有效破解了特殊时期破产案件推进难题。
全市法院借着信息化建设的东风,全面推进智慧法院建设,积极引进诉讼服务远程柜台、云柜“e中心”、文书签收一体机等自助终端,实现缴费退费“码上办”、诉讼风险“线上知”、法律文书“云送达”,大力推广“云上法庭”、智能文书编写、网络查控、破产案件智能辅助系统等网上办案应用,建成科技法庭151个,通过流程智管、案件智审、服务智达让涉企案件办理流程更优、耗费更少、效率更高,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今年1至6月份,全市法院网上立案数2657件,开展线上调解、云庭审活动3000余次。
与此同时,全市法院还积极推行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常德中院一年内新招聘聘用制法官助理和书记员27名,统一采购电子送达、卷宗电子化、文印等服务,把法官从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提升审判执行生产力。
依法赋能
跑出快审快执新速度
在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如果不是在“打官司”,就是在“打官司”的路上,那么这个企业很可能会被拖瘦,甚至拖垮。
涉企案件办理“全流程绿色通道”
为减轻企业诉累,常德两级法院紧盯立、审、执三大环节,打造涉企案件办理“全流程绿色通道”,在确保办案质量和效果的基础上,尽力以最小成本、最短时间化解涉企矛盾纠纷,为了企业赢得时间、降低成本。
全市法院依托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开设涉企案件“绿色服务窗口”,为涉企案件卷宗加挂“绿标签”,提示各环节承办人在诉前调解、立案、保全、审理、执行等各环节,加快工作节奏,加强上下游对接,确保案件高效流转、高效办理。
严格落实分调裁审工作机制,第一时间将涉企案件导入繁简分流程序,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注重加强审判与执行工作的衔接,各法院均成立快执团队,开展涉企案件专项执行行动,强力攻坚执行“最后一公里”。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常德法院将以实际行动回应新时代对法院工作的要求,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以永远在路上的姿态持之以恒抓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精准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责编:周萌
一审:周芝华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